美歐英簽全球首份AI公約 標榜具法律效力 強調人權與民主價值

美國、歐盟、英國5日簽署全球第一份針對人工智慧(AI)使用的跨國協定,標榜具法律效力。在此同時,澳洲也計劃對高風險的AI研發強制實施「護欄」措施,包含要求須由人類介入與透明度,顯示多國都正對AI的潛在風險採取具體行動。

正在打造AI技術的西方三大司法管轄區美國、歐盟及英國,5日簽署了歐洲理事會的AI公約(AI Convention),在尋求規範公共與民間體系時,強調人權與民主價值。

這項公約是由加拿大、以色列、日本及澳洲等50多國歷經兩年起草,標榜具法律強制力(legally enforceable),要求簽署國必須為AI系統的任何有害與歧視結果負起責任,並要求這種系統的產出必須尊重公平與隱私權,且讓AI相關的侵權受害者有法律手段反制。

英國科學創新與科技部長凱爾(Peter Kyle)表示,對AI這種快速進步的創新,跨出跨國協定的第一步很重要,「這是第一份有實質強制力的全球協議,也集結非常不同的國家」。

歐洲理事會主導協商的茱澈(Hanne Juncher)指出,在這份公約5日簽署時,十個參與國預料將是首批批准的國家,「這證實(這份公約)遠不止於歐洲,這些簽署國也超級投入協商……並且滿意結果」。

儘管這項協定號稱有法律強制力,批評者認為仍缺乏罰金等制裁措施,且主要透過監控這種相對疲弱的執法形式,來評估企業。

澳洲產業與科學部長胡錫克5日也公布針對AI系統的十項自願遵守新準則,即刻生效,並且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共審議期,以決定未來是否要強制要求高風險的AI研發必須遵循。

另據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,國際勞工組織(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)表示,勞工的財富實際上正以每年數兆美元的規模不停縮減。在探討全球就業的定期報告中,勞工組織分析來自36個國家的數據,發現2019年到2022年,全球勞動收入總額下降0.6個百分點,此後也一直保持穩定。0.6個百分點乍看之下微小,實際上卻代表每年近2.4兆美元的收入缺口,AI威脅薪資,恐造成不平等擴大。

這項研究強調COVID-19疫情是造成勞工所得滑降的主要因素,勞工幾乎近五成所得縮減發生在2020至2022年疫情期間,當時爆炸性發展、包括自動化在內的科技進步是全球勞工所得比例減少的主要因素。

國際勞工組織表示,目前勞工僅占全球所得的52.3%,其餘則是土地、機械、建物和專利等資產擁有者的資本所得